唐语·北京 服务热线
15600886998
唐语公告:

牌楼

时间:2018年06月10日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牌楼

 牌楼

牌楼多被安置在一组建筑群的最前面,或者立在一座城市的市中心,通衢大道的两头,所以它们的位置都很显著。我们去游览北京明代三陵,最先见到的建筑就是五开间的巨大石牌楼,过了牌楼就进人到陵区。同样,当我们去北京頤和园时,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座立在通道中央的木牌楼,过牌楼才到东宫门前的广场。在过去古老的北京城里,主要大街如前门外大街,东城、西城市中心,东、西长安街等处都可以见到大型的木牌楼立在马路中间。所以我们通把牌楼当作是一种标志性建筑,它在城市和建筑群中起到划分和控制空间的作用,增添了建筑群体的艺术表现力。

牌楼是怎样产生的?不论是在建筑群前面,还是在通衢人道上的牌楼,就其位置来讲总归具有入口大门的特点,所以它的产生和建筑群的大门是分不开的。中国早期建筑群的大门称为“衡门",即在两根直立的木柱子上加一条横木组成为门,多用作乡间普通建筑的院门,所以古代将简陋的房屋称为“衡门茅屋”。后来为了防雨雪的侵蚀。在衡门的横木上加了屋顶,在宋朝《清明上河图》中可以见到这种门,只不过在门顶出檐的下面已经用上斗棋了。这种简单的院门形式如今在农村中还能见到。

在公元12世纪宋廷颁行的《营造法式》中记载着一种乌头门的形式,两根木柱左右立在地上,上有横木,横木下安门扇,但与衡门不同的是两根立柱直冲上天,柱头用乌头装饰,故名为乌头门。不论是衡门还是乌头门,它们都是牌楼的雏形。

那么牌楼,有时也称牌坊的名称从何而来?牌楼起源于建筑的院门,在古代城乡中,大量存在的是里坊之门。所谓里坊,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,把城市划分为方形或矩形的里坊,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住宅。这种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,到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已经发展到十分完备的程度。座长安城设有110个坊,每个坊内开有十字形或东西向的横街,街头皆设坊门以供出入。古代这种里坊之门称为“闾”,中国古有“表闾”的制度,即将各种功臣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刻于石上,置于闾门以表彰他们的功德,有时还把这种刻石安于闾门之上。据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的分析,这种闾门上往往书写坊名,而且按表闾的制度,将表彰事迹书写于木牌,悬挂在门上也是完全可能的事,就是说闾门上既有坊名又有木牌,牌坊之名可能就由此而产生(见《刘敦桢文集》的《牌楼算例》绪言)。后来这种牌坊模仿木构建筑,形式日趋华丽,加了飞檐斗拱和各种装饰,所以又称为“牌楼”,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。后来,牌坊离开里坊而成为独立的一种建筑,但是它原有的大门标志和表彰功德的功能依然保留。在形式上,凡柱子上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,加屋顶的称为牌楼,但是在许多地方,牌坊与牌楼没有严格区分,统称为牌楼或者牌坊。在本文中,为了简明起见,我们也将它们统称为牌楼。

从建造的材料来看,牌楼可分为木牌楼、石牌楼和琉璃牌楼。琉璃牌楼实际上是用砖筑造,在表面贴以琉璃砖瓦,完全不贴琉璃的砖牌楼偶尔也能见到,但数量很少。不论哪种牌楼,它们的大小规模都是以牌楼的间数、柱数和屋顶的多少(称为楼数)为标志,其中又以柱数与间数为主要标志。例如最简单的是两柱一间的牌楼,但它的顶上也可以作成一楼、二楼(即重檐)或三楼。四柱三间的牌楼最为常见,六柱五间的牌楼可称是大型牌楼了,多用在很宽的道路和墓道上,它们的顶上也有用三楼、四楼、五楼、七楼乃至九楼的区别,可以这么说,在柱数开间相同的情况下,顶数越多,牌楼越复杂,形象也越丰富。

 

 


上一篇:园林中的山石艺术
下一篇: 汉代民居之缩影——陶楼
分享到:
最新资讯
  • [图文]中式庭院怎么做 中式庭院景观设计
    中式庭院怎么做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的要点与理念…
  • [图文]庭院文化砖:中式庭院设计,中式庭
    庭院文化砖:中式庭院设计,中式庭院景观设计施工…
  • [图文]唐语砖雕丨细数中式建筑中你叫不
    中式建筑中细节之美无处不在,今天我带你细数那些中式建…
  • 推荐资讯
    热门资讯
  • [图文]余荫山房砖雕
    余荫山房仿建项目不仅蕴含了木雕、贝雕、砖雕、灰雕、…
  • [图文]美丽至极的明清时期砖雕艺术
    砖雕,俗称“硬花活”,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。…
  • [图文]四合院砖雕艺术的现实价值
  • [图文]宋戏剧人物砖雕像
  • 麒麟七珍影壁
  • [图文]小小墓室内,精美砖雕斗拱、壁画俱